勤耕不辍 履践致远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六室及新病房正式启用!

CBSMD丨Feb 08,2023


为满足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持续推进临床专科能力提升,于近日新增导管六室、1004心衰病区、1005肺血管病区以及重症监护室(CCU2室),标志着心血管内科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的医疗服务!

图片

202328818分,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隆重举行心血管内科导管六室及新病房启用庆典仪式,党委书记王书奎、院长刘万里等院领导以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出席本次启动仪式。仪式由心血管内科常务副主任叶飞担任主持,叶飞主任介绍到心血管内科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离不开学科带头人陈绍良教授的学术引领,陈绍良教授带领团队在心血管介入技术领域,勇攀学术高峰攻克医学难题,其发明的“双对吻挤压术(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向全球推荐;原创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ESC Congress 2022)发布的《2022 ESC/ERS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针对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法中充分肯定了PADN技术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业已呈现出的重要学术价值和临床潜力;陈绍良教授始终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攻克科技难题、立足科技战略创新!随后,邀请刘万里院长和陈绍良副院长共同为心血管内科导管六室举行启用揭幕仪式!

图片

图片

陈绍良副院长表示,心血管内科从当初筚路蓝缕到如今快速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专家的辛勤付出和全体同仁的努力拼搏;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改造,导管六室和10号楼新病区得以启用,由衷地感谢各位院领导对心血管内科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图片

张俊杰副院长向所有到场的领导和同事致以感谢!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二十一年,有幸在导师陈绍良教授的引领下,历经了学科的快速发展;从一个导管室一步一步发展到如今第六导管室启用,离不开院领导长久以来的支持帮助。张俊杰副院长表示尽管压力很大,也定将不负使命,为医院和心内科更高更远的发展而努力!

图片

最后,王书奎书记代表院领导总结致辞;对于心内科一直以来他都拥有浓厚的感情,祝贺心内科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发展壮大,并获国际卓越心脏中心赞誉;如今心内科导管六室和新病房启用,也标志着心内科的发展将迈向新台阶。同时表示,南京市第一医院建成国际有名、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人民信任、职工满意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离不开心内科的卓越贡献;如今新导管室、新病区的开启也预示着心内科将迈向新的征程,期待心内科能够发展到新高度!

图片

随后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在导管室主任李小波的带领下对导管六室进行了参观,李小波主任详细介绍了导管六室的整体布局、人员配置、工作计划以及引进的西门子Artis Q.Zen Biplane血管造影系统。目前导管六室工作效率有极大提高,面对各种复杂手术也有相应的策略。在导管23启动当天,手术信息系统记录心血管内科单日心脏介入手术103台,突破一百例,刷新了介入手术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图片


图片


向美国西奈山医院手术直播



术者陈绍良教授

助手:李小波、陈亮副主任医

图片

图片


患者信息

病史介绍:

患者47岁男性,因为反复发作心绞痛2月余入院。既往在外院行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合并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由于冠脉血管病变复杂且合并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当地医院建议外科搭桥,因患者及家属拒绝,遂慕名至我院行介入治疗。入院后陈绍良教授团队认真分析患者造影图像,决定分次手术。本次术前(2月6日)已在定量血流分数(QFR)引导下成功对右冠状动脉(RCA)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QFR数值0.69,介入术后术后评估为0.98。本次手术准备使用陈绍良教授原创术式DK-CRUSH技术处理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并同步向美国西奈山医院直播手术过程。

术前检查:

图片

图片


术前超声影像:

LM

MLA 最小管腔面积:2.15mm²

图片

LAD

MLA 最小管腔面积:1.45mm²

图片

LCX

MLA 最小管腔面积:2.43mm²

图片


术前讨论

介入治疗术前根据陈绍良教授的Definition分叉病变标准及Medina分型,该病变为1,1,1的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并且符合左主干分叉分支血管狭窄超过70%,病变超过10mm的主要标准及多支病变+主支血管病变长度超过25mm两条次要标准,该病变为Definition定义的左主干复杂分叉病变,陈绍良教授决定首选双支架术式。既往DK系列研究结论提示在众多处理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的双支架术式中DK-Crush技术由于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优越,并且在2018年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被列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的IIb类推荐方案,故DK术式作为本次首选术式。同时根据ULTIMATE研究结果:使用血管内超声可以有效降低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梗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复合终点发生率(IVUS 2.9% vs CAG 5.4%);且长期随访提示IVUS指导下的介入治疗可以持续获益(IVUS 6.6% vs CAG 10.7%),其获益主要体现在超声优化治疗可以将复合终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故最终决定使用IVUS引导下DK-Crush技术处理该病例。

术中操作
1、分别将导丝送至LAD及LCX远端,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示LM MLA为2.15mm² LAD为1.45mm² LCX为2.43mm²
2、预处理病变后在IVUS引导下于LCX近段植入3.0*23mm支架,3.0高压球囊优化LCX开口支架后利用LAD内预埋的4.0高压球囊球充分CrushLCX支架突入主干部分。
3、经IVUS确认CRUSH充分后经LCX开口支架近端网孔将导丝重新置于LCX远端(Rewire),3.0高压球囊于LCX开口,3.5高压球囊于LAD开口序贯高压膨胀后以12atm行第一次对吻扩张。
4、根据血管内超声测量结果于LAD-LM序贯植入2.75及3.5两枚支架,4.0高压球囊贴分叉脊于LM支架内行第一次近端优化处理(POT)。
5、经IVUS确认再次经LCX开口支架近端网孔Rewire导丝至LCX远端,3.0高压球囊于LCX开口,3.5高压球囊于LAD开口序贯高压膨胀后以12atm行第二次对吻扩张。
6、最后根据血管内超声结果利用4.5高压球囊行最终POT,分别对LAD及LCX行IVUS检查,结果均达到ULTIMATE定义的成功标准。
术后超声图

LM

MSA 最小支架腔内面积 12.94mm²

图片


LAD

MSA 最小支架腔内面积 7.0mm²

图片


LCX

MSA 最小支架腔内面积 5.92mm²

图片

术前造影图像

图片

图片

术后造影图像

图片

图片

新病区启用


2022年12月,新冠疫情肆虐时期,CCU2室与1004病区不断加快建设进度,以最快速度投入使用,克服各种障碍与困难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进行治疗,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1004心衰病区和1005肺血管病区开放当日,仅仅3小时近百张床位就全部收满,虽然工作量巨大,救治任务艰巨,但科室前期计划细致、筹备充分,所以尽管忙碌,却依然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当日所有住院诊治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卓越心脏中心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学科带头人陈绍良教授的带领和全体同仁的努力下,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施先进、治疗水平精湛的特色心血管诊疗中心;作为华东地区首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诊疗水平不仅国内领先,同时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2020年,被权威期刊《欧洲心脏杂志》的“世界优秀心血管研究中心专栏” 授予“卓越心脏中心”称号。在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心血管内科的全体同仁并没有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而是依旧不断进取、奋力拼搏;正如我们一贯坚持的科室文化“以人为本、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卓越品质”如今随着新病区及第六导管室的开启,心血管内科共设8个病区,330张床位。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更激励着我们在未来勤耕不辍、履践致远,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图片

陈绍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一层次、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第一批江苏卫生领军人才、科教强卫工程医学杰出人才、南京市科技功臣、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政府参事等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担任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多个专科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FSCAI)董事会成员、美国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会(ASBMB)委员、欧洲心脏学会(ESC)委员、亚太分叉病变俱乐部(APC)及CBS大会主席、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APSIC)理事,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担任《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特约编委及中国区副主编、《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Cardiology Discovery》副主编,《Catheterization Cardiol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及《EuroIntervention》的特约编委等杂志的编委及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学术成果:近年来获科技研究成果4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4项;组织国际性、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专利30余项。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参编20余部。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3。2014至2021年连续8年入选“医学”类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000余次以上,为中国心血管专业论文被引最多篇次。双对吻挤压术(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向全球推荐。2020年荣登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名单第二名。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心内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心肌细胞再生、分叉病变及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向原始创新性地发明了DK CRUSH及肺动脉去神经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本部)周二上午(河西)

    
图片

张俊杰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学术兼职: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担任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主席团成员、及中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CIT)主席团以及资深工作组成员。担任JACC中文版、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中文版和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文版编委, EuroIntervention、CRM以及JAMA Cardiology 杂志的审稿人。

学术成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IF超过170;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3),参编著作5部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10部。近三年来作为主持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以及十三五南京市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第一层次)。荣获2018 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 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二)以及 2018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本部)



    
图片

叶飞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常务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导师

学术兼职: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学及生理学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微循环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心血管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主席团成员、及中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CIT)主席团以及资深工作组成员。

学术成果: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其中《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22.673),参编著作5部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5部。荣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 尤其是慢性闭塞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方面,包括急诊PCI治疗和骨髓干细胞的介入治疗,尤其在防治急诊PCI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本部)

图片

图片

张航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科室副主任,1005病区主任,国家卫健委及中国医师协会起搏器械植入培训导师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健康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衰专委会副主任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

技术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擅长起搏器、CRT、ICD的植入,右心导管检查,及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

学术成果: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加中国专家共识撰写2项。作为主编编写专业书籍2本。荣获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临床技术创新奖及2018年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本部)
肺高压专病门诊:周三下午(本部)

    
图片

张娟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政副主任,1004病区主任

学术兼职:现为南京预防医学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康复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从事心血管超声研究工作一年。负责及参与多项南京市卫建委课题、南京市卫计委重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多篇。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结构性心脏病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擅长心脏瓣膜疾病尤其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疾病的诊治、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图片

葛震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CCU2室主任,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

学术兼职:2016-2018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西奈山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研修。现任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委员( FSCAI),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中华卫生应急杂志》编委。

学术成果: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技术擅长: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图片

李小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主任

学术兼职: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微循环分会青年委员。

学术成果:2018年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获江苏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021年获首届“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临床研究创新奖”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在JACC及C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技术擅长:擅长冠心病危重症急救及冠心病介入治疗。


图片

吴志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2013年于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研修。

学术兼职: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FSCAI)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

学术成果: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201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系列文章5篇。

技术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

图片

撰稿:心内科科办

编辑:柏广会 陈亮

审核:彭红娟 叶飞


  • DEFINITON Trial Released by EuroPCR 2020
    CBSMD | Jun 28,2020
    Multicentre, Randomized Trial Comfirms Two-stent Approach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s Compared with Pro...
  • SCAI 2020 - Invitation to Scientific Sessions
    CBSMD | May 14,2020
    The Inters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http://www.cbsmd.cn Contact us by cbs@cbsmd.cn

Copyright ⓒ CBSMD Nanji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